
原标题:大学毕业进入养猪场的95后:用自由换高薪,有人月入上万,同事不乏名校毕业生
21岁的张敏敏长着一张娃娃脸。照片里,她顶着时兴的红棕色长发,笑盈盈地比出剪刀手。
毕业后,她进入四川的一家养猪场当技术员。她给难产的母猪接过生,铲过长满蛆虫的猪粪,还给生病的公猪打过针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养猪产业不断走向规模化、专业化,越来越多大学生进场养猪。多位95后养猪工人告诉九派新闻,周围不缺名校毕业生,更不乏硕士或博士。
“就业需求大””薪资稳定””社交简单”是多数受访者给出的入职理由。因为即便脏乱差,包吃包住也被认为是”社交恐惧症”的天堂。当然,在猪厂工作,大多数时间还是要与寂寞和无聊为伴,持续和自己作斗争。
张敏敏负责的小猪 图/张敏敏
【01】”猪场就像一堵墙,把你和外界隔离开”
“几乎要被憋疯了。”回忆起去年刚进入养猪场工作的日子,张敏敏有些抓狂。”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对一群猪,也没有假期,不上班的时候就只能在宿舍里刷手机,不能出去玩。”张敏敏说。
为防范非洲猪瘟等疫病,绝大多数养猪场都实行封闭式管理–没有双休、集中放假、严格消杀。选址也很偏僻。综合考虑噪音、空气污染与土地污染等问题,许多养猪场的选址都远离城市和道路。张敏敏每两到三个月可以休息一次,每次休一周。
第一次去养猪场实习时,张敏敏还不太了解”规矩”。她带着自己买的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,进入场区时却傻了眼。因为出于严格的生物防疫规定,除了贴身衣物,其他用品一律无法带入养猪场,她只能将自己准备的生活用品留在原地。
在养猪场生活久了,张敏敏才慢慢掌握一些小技巧,例如,没拆装的护肤品可以带进去,女孩子最重要的是防晒霜,还要带一点维C泡腾片,因为场里的蔬菜水果吃很少,泡腾片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。
在养猪场工作的一年多里,张敏敏常常感觉自己跟外界脱节了。虽然她可以上网,但每次放假外出,她仍觉得自己跟不上朋友们的话题。”猪场就像一堵墙,把你和外界隔离开,我原先很’社牛’,在猪场待久了,我都感觉自己快变成’社恐’了。”
但出行不是唯一被让渡的自由。